万万没想到,有一天,“老坛酸菜”会成为“恶心”“肮脏”的代名词。
今年315晚会,央视曝光了有关“老坛酸菜”的食品安全问题,种种内幕,让人气得浑身发抖。
先来看看老坛酸菜的口号:老坛工艺,足时发酵。
听上去足够诱人吧?效果也确实很好,很多知名企业都采购了湖南插旗菜业加工的老坛酸菜包,年利润超过40亿元。
试问,谁没有在坐火车和出差时吃过一包老坛酸菜面呢?
只是,凡是吃过的人都已经懊悔不迭,恨不能回到当初的那个时间和地点,狠狠抽自己一巴掌,别吃了!
所谓的老坛工艺,原来是土坑发酵。
只见工人们在地面刨出一个大炕,铺上几层塑料膜,把发黄、带着泥土的荠菜直接扔到坑里,完全没想过应该清洗一下。
那些真正用老坛腌制的酸菜去了哪里?说出来更让人愤怒,干净卫生的都输送到国外销售了。
而所谓的“足时发酵”,原来是“足使发酵”。
工人们不消毒,或穿拖鞋,或光脚跳进坑里,直接在酸菜上踩踏。
这个过程里,他们开心抽烟,抽过的烟蒂直接扔入酸菜中,并且,超量添加防腐剂,夏天一般会超过2-10倍。
这些质量堪忧、令人反胃的酸菜,转眼就被插旗菜叶收购,插旗菜业并不对酸菜的卫生指标进行检测。
看到这里,相信大家和小志一样,已经气得无力吐槽了吧?
然而,比老坛酸菜更让人反胃的,是很多无良商家悄悄把眼光望向孩子们,为了利益突破底线,做的事情让人惊掉下巴。
儿童手表:
窥探隐私,侵害孩子安全
如今,儿童手表几乎成了每个孩子人手一个的必备物品,很多产品销量更是只增不减。
朋友告诉小志,孩子刚上幼儿园时,周围的朋友都建议她给孩子买块儿童手表。既能了解孩子上下学路上的情况,也能第一时间接到孩子的电话,让孩子感觉安全和安心。
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,容不得一点闪失。所以朋友毫不犹豫买了儿童手表,将手表装进孩子书包里,祈祷着他平安顺利。
朋友从没想过,她所谓的希望孩子平安的愿望,却变成了孩子被坏人盯上的武器。
央视315晚会曝光,孩子佩戴的儿童手表居然成了“偷窥器”,孩子被监看、监听,令人毛骨悚然。
调查人员做了一个实验,他买了一块网上销量10万多的智能手表,交给小朋友使用。
随后,又把一个恶意程序的下载二维码,伪装成抽奖游戏。
这个程序有什么作用呢,就是孩子一旦扫码,参与所谓的抽奖游戏,就会被程序另一端的人获取孩子的位置、通讯录、通话记录、行踪轨迹并实时打包发送出去。
想象一下,如果某个别有用心的人想拐骗孩子,通过电话手表就能获取所有信息,选择最佳犯罪路线,是不是特别可怕?
因为智能手表还有摄像、录音功能,孩子的任何事情都能被掌握。
只要坏人敢想敢做,那么孩子就仿佛随时置身危险,令父母防不胜防。
就这样,一款标榜安全的设备,成了一个行走的“偷窥器”,怎不令人惊恐?
也许有人会说,这块手表做工不好,是低配版,换个大品牌不就行了?
不好意思,测试人员早就想到这一点了,他们换了带有最新的安卓9系统的儿童手表,发现里面有授权申请,必须授权才能登录。一旦拒绝授权,App就会闪退,无法使用。
也就是说,你必须同意对方获取你的信息,才能使用,这个设置本身就不合理,细思极恐。
不知不觉之间,我们的孩子就这样置身危险之中,而交出这把“武器”的,居然是父母。
可想而知,当父母知道这个消息,该有多懊悔和多后怕,我们只希望孩子能平安长大,却总被很多不法分子盯上。
为了孩子的安全,父母一定要检查孩子的电话手表,关闭手表里“允许访问隐私”的设置,并教育孩子,不随意扫描二维码,不玩手表内的游戏,要保护个人信息隐私。
抽奖游戏:
变相赌博,伤害孩子身心
如果说儿童手表是能看到的偷窥器,那么校园周边的抽奖游戏,就是无形的深渊。
从集卡到抽盲盒,孩子们沉迷其中,把父母的血汗钱挥之一空,更可怕的是,被点燃了赌博的欲望而不知。
还记得那个新闻吗?重庆市渝北区一位11岁的男孩,因为痴迷奥特曼玩具卡片,偷拿走家里上万元来买卡片,并且振振有词,说自己在为家里赚大钱。
父亲赵先生了解情况后才发现,面对单纯的孩子,商家的套路实在太深。
首先,卖卡老板会忽悠孩子,卡片有收藏价值,一张卡片要值几百块,过两年要值几百、几千,所以要抓紧收集各种卡片。
其次,孩子想买卡片,并不是喜欢哪张就可以买哪张,而是必须整袋购买,一下子就花出去很多钱。
更过分的是,即使孩子咬牙买了几十、上百张卡片,也很难抽到一张所谓收藏价值高的卡片。
记者调查后才发现,几乎所有小学门口都有这样的卖卡商店,其中,男孩子喜欢的奥特曼卡片,从几元一袋到几千元一盒都有,孩子一旦沉迷其中,就仿佛掉入无底洞,不断花钱购买。
更可怕的是,很多劣质的玩具根本没有经过检测,带着刺鼻气味,就这样进入孩子的手里和嘴里,由此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,造成孩子内分泌失调、性早熟等等。
孩子们在一起不是交流学习,而是这些对话:
“不怕不怕,赌一波,单车变摩托!"
“抽不到就再抽一次,总不能一次都抽不中吧?
他们不知道,商家为了赚钱,无所不用其极,即使是砸金蛋这样的看似概率行为,也动了手脚,完全由商家掌握中奖率和中奖额度。
专家指出,抽奖玩具背后隐藏着危害极大的“成瘾机制”,跟赌博非常相似,用不确定性带来刺激和快感,吸引孩子沉迷其中,从小在心里种下赌博的种子。
所以,父母一定要警惕,平时看看孩子的书包,问问孩子的兴趣爱好,一旦发现孩子有这个苗头,就要及时阻止,做好引导,别让孩子变成“小赌徒”。
主播圈粉:
各种诱骗礼物,带偏孩子消费观
随着直播行业的兴起,越来越多的孩子也开始看直播,由此被商家盯上,哄骗他们打赏。
随手一翻新闻,孩子们打赏主播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,很多钱都是自己积攒的压岁钱或父母的血汗钱。
这次央视315晚会,也一并曝光了直播行业的黑幕。
一些看上去精致的女主播,背后可能就是男人扮演,为了诱骗粉丝打赏,更是想尽了办法。
面对男性,他们会通过私信聊天拉近距离,继而添加微信,用“大哥”老公、亲爱的“这些露骨的话套牢对方,让对方无可自拔,不断打赏。
面对孩子,他们会撒娇卖萌,以要礼物为名,哄骗孩子拿父母的手机来刷礼物,没有判断力的孩子就这样被他们洗脑,乖乖掏钱。
一位母亲曾经晒出自己儿子的打赏记录,原本只是把手机交给儿子上网课,谁知儿子迷上了看游戏直播,短短2个月就给游戏主播打赏了199502元,送出了好多个价值666.6元的“游乐园”礼物。
更夸张的是,一天凌晨,孩子在短短两分钟的时间内疯狂充值了7笔1688元的快币,迅速花掉11816元,而那些是父母要辛苦几个月才能赚来的收入。
“我孩子说,主播在直播时问过直播间里有没有小孩子’,小杰就说自己是小孩子。跟主播的私聊中,主播也有暗示孩子给礼物。”
看到这里,相信很多父母和我一样,也感到后怕。孩子被带偏,伤害了父母和家庭。
因此,父母一定要多和孩子沟通,告诉他们君子爱财、取之有道,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,学会辨别真假。
医美乱象:
带偏孩子审美,危及孩子健康
还记得那张照片吗?7岁小女孩被妈妈带去割双眼皮,美其名曰,颜值时代,爱美要从娃娃抓起。
看到女孩迷茫的大眼睛,我只觉得悲哀。
在很多家长看来,投资孩子的颜值,就是投资他们的未来。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,所以,医美行业的受众越来越年轻化。
据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统计,目前我国有800万以上的人进行过整形,30岁以下的占比约为80%,其中,学生群体为主流。
这些父母和孩子不知道的是,医美行业到底埋着多少坑,一旦出现问题,会危及生命。
90后姑娘小雪遭遇了一次医疗美容事故,原本想注射玻尿酸、填充额头,结果却因医师操作失误,造成左眼失明,大面积脑梗。
记者卧底调查后发现,很多美容机构都存在安全隐患,从业医师没有医学背景,0基础就可以参加培训,6天就能拿高级证书,并且,手术操作的房间没有消毒,十分简陋,极易造成感染。
试问,孩子在这样的地方做手术,卫生都谈不上,更何谈安全与健康?
索非里·罗兰说过:“一个缺乏自信心的女人永远也不会有吸引别人的美。没有一种力量能比对美的自信,更能使女人显得美丽。”
因此,父母一定要记得引导孩子,学会接纳真实的自己,学会提升内在,学会在纷繁复杂的世间守住一份宁静与智慧。
美好的皮囊千篇一律,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。当孩子能自信勇敢,就能走到哪里都闪闪发光,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!
写在最后:
315只有一天,而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在继续,所以,我们在此呼吁:
第一,健全立法,严格监督。很多被曝光的企业,其实不是第一次出事,之所以一犯再犯,还是处罚力度太轻。所以,一定要严格立法和监督,让所有违法违规行为都无所遁形。
第二,全面协作,做好引导。孩子是祖国的未来,要想保护他们健康成长,离不开全社会的努力。作为消费者,请主动维权,积极举报黑心企业;作为父母,要智慧引导,及时关心孩子。
真心期盼,我们所有人的合法权益都得到保障,我们的孩子能在阳光下恣意生长!
END
▍作者:许小猫,另有笔名原心。高校教师,二孩妈妈,多平台签约作者。愿以理性看世界,以温情暖人心。
这里是家庭教育与自我提升的补给站
美好家庭的打造地
万千爸妈学习、思考、放松的后花园
点点点,赞和在看都在这儿!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 父母志